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提升省级项目申报竞争力,凉山州创新运用“三个工作法”,高质量推进2026年度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线工作法。下沉调研,精准谋划。转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作为”,组织行业专班深入项目一线开展可行性调研,指导编制“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及资金使用路径,确保“项目落地即实施、资金到位即拨付”,夯实项目前期基础。
目标导向法。严格把关,联动推进。紧扣乡村振兴“多规合一”要求,以“提前谋划、全程备考”为原则,严审政策符合性与项目质量。建立州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规范村级申报、乡级审核、县级审查、州级审定流程,高效完成用地预审、环评、安评及工程预算等前置工作。
清单管理法。动态评估,梯次储备。建立预申报项目动态管理台账,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合理性、科学性及可行性进行论证,按项目成熟度排序并实施“逐年完善、达标销号”。截至目前,全州18个项目已纳入储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