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宗进
2011年12月,我趁参加省级机关工作组对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进行监督检查之机,走进了藏区6个县、20个牧民定居点,对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落实情况作了调研。
我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甘孜、阿坝、凉山州及各级党委、政府认识深刻、领导有力、监管到位、推进迅速,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取得了实质性的重大成效。截至2011年11月,甘孜、阿坝州和凉山州木里县已完成92658户定居房的建设任务(占规划建设任务数93.34%),有44.76万人(占规划定居人数的94.5%)结束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进了设施配套、宽敞明亮、安全卫生、舒适保暖的新居。广大牧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实现了“一步千年”的历史性跨越,彰显了良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效益。
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省委、省政府就此“三大民生工程”作出的重大决策,给四川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增添了巨大动力,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藏区各州、县在牧民定居行动建设规划上严格遵循 “宜大不宜小,宜聚不易散”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民族风俗,科学编制牧民定居行动的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了牧民实际生活需求,高标准规划了道路、学校、村民活动中心、垃圾处理、消防、公厕和太阳能洗浴、供水、排污等公共设施。为全面实现定居牧民“定得下、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的目标,藏区各州、县还加大了特色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旅游业综合开发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延伸的相关优惠政策,有力缓解了相关产业发展启动难、巩固难等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跨越、科学文化的大宣传,促进了牧民思想观念的大更新,带来了牧民衣食住行用的全方位大改变,逐步增强了牧民的现代生活理念,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牧区逐步普及。
调研中,笔者也对藏区今后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如下建议:
要广泛深入开展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大宣传。我省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特别是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实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和着力推进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坚强决心;充分体现了党的爱民、亲民、为民、富民政策,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藏区州、县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结合实际,全面准确地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本质核心;宣传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和爱民、亲民、为民、富民政策;宣传藏区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要向世人展示牧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新面貌,增强牧民群众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努力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
大力加强牧民群众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引导。藏区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组织定居牧民开展现代科技、文明礼仪、法律法规、卫生防疫、妇幼保健、文化娱乐、农林牧科普知识和“双语”培训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科技文化活动,使广大牧民群众牢固树立科学意识、文明意识、法律意识、卫生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努力提高藏区牧民群众的文明素质。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入学教育,牧民群众的适龄子女要做到一人不漏入学上课,让他们从小就有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机会。
继续加大对藏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为确保定居牧民能够真正实现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议省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藏区改革发展的政策扶持,要加强对牧区产业发展的调研指导,尽快拿出延伸、培育和发展牧区产业的对策和办法,使定居牧民有新的经济来源,能与内地人民共同致富。同时,要努力加强对藏区的人才援助和培养力度,在继续选派优秀人才入藏援助的同时,组织藏区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学习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和做法。
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牧区基层社会管理工作。随着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推进和完成,我省藏区将新建起近1300个新村(集镇),约50万牧民实现定居。牧民群众从游牧到集中居住后,对牧区基层社会管理会有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有些大的定居点,已经不仅是一个村庄,而是新兴的集镇。这些新的集镇,由于不是建制镇,还没有乡(镇)级的党委、政府,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社会管理。对此,必须加强对牧民定居点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的深入研究,寻求有效管用的对策,以推进牧区社会建设。要有效地发挥村级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牧区村级党支部和村委会建设,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综合素质,让村“两委”有能力承担起定居点社会管理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