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场所改造规范化,城乡环境同步治理。将17处宗教活动场所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体系,升级改造公厕10处,增设垃圾分类设施20处,推行“定时定点清运”模式,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持续开展消防“破窗拆网”行动,清理消除15处安全隐患;结合城乡“亮化工程”,改造场所照明系统,亮灯率达100%。
二是机制创新系统化,基层网格深度融入。把宗教工作纳入乡镇党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和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镇、村、组三级网格员作用,帮助解决宗教活动场所排危加固、困难宗教教职人员生活补助等问题7个,基层处置率100%,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有力的基层宗教管理工作格局。
三是价值引导主流化,以文润教固本培元。在宗教活动场所设置“孝善和俭”“家国情怀”“生态寺院”等主题文化长廊3处,推动传播“爱国向善”“生态环保”等理念。支持宗教界代表人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教规教义阐释,深入挖掘和阐述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