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内涵增底蕴。依托宗教活动场所二郎庙,成立“二郎祖庭书画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教授博士合作,挖掘和阐释二郎庙“李冰父子”“杨二郎”等民间神祇历史内涵,定期举办笔汇、国画、禅茶雅集等活动,珍藏《道藏》等道学典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提供范例。目前场所举办交流活动20余场次,珍藏典藏和书画作品超100余册,发表《明清四川方志中的二郎神信仰》等论文2篇。
资源保护强措施。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规范管理,提升宗教活动场所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文化资源研究,提升文化润教水平。对县内宗教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底数,建立档案,以设施保护和民俗保护为导向,实施寺庙本体维修、供水供电系统改造、墙壁空鼓修复等工程。举办“香灯会”“川主会”等民俗体验活动。
文化浸润促认同。构建“实体展陈+云端传播”的文化浸润体系,线下建成占地500平方米的二郎庙宗教中国化展厅,设置“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道教发展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特色展区,多维展示道教中国化实践成果。线上开设“夹江二郎庙”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道德经、道家故事等,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目前文章累计阅读量突破4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