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围绕宗教中国化核心任务,创新实施八大重点项目,通过人才赋能、法治固基、文化润心、管理增效多维发力,形成可量化、可推广的“德阳模式”。
一是人才培育强基。市本级与旌阳区聚焦宗教界代表人士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升,实施“双通人才”培塑行动,通过专题培训、红色教育基地参访、跨区域交流等形式,培训30个场所骨干,其中19人成为解经讲经能手,5人入选政协委员。绵竹市建立宗教教职人员综合评价体系,将日常考核与民主测评结合,分三类人员实施差异化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培养使用、奖惩激励的重要依据,有效增强履职意识。
二是法治护航固本。罗江区探索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建立“统战民宗牵头+多部门协同+镇村属地管理+宗教团体协调+场所主体负责”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常态化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形成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广汉市开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专项审计,制定《财务流程清单》,推动收支透明化、制度化。中江县推行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规范化运行,实施宗教活动场所管委会主任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36项责任制、厘清40余项岗位职责、完善18项管理流程,构建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体系。
三是文化浸润铸魂。什邡市创新“经前学法”模式,打造什邡川主庙、什邡罗汉寺等法治教育基地,设置政策法规宣传牌30余个,新建图书室4个,累计发放宗教政策读本及宣传单2000余份,面向3000余名信教群众宣讲政策,化解矛盾4起。德阳经开区聚焦文化浸润宗教多途径探索,通过“国学讲座”“传统节庆体验”等活动,指导崇果寺举办书画摄影展,吸引超3000人次参与,文化认同感显著增强。
四是管理创新提质。德阳市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市县两级统战民宗部门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建立清单化、节点化工作机制,举办项目成果发布会推广经验,在宗教活动场所人员管理、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形成标准化、科学化、实效化的管理模式,实现由“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