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个人中心

  • 首页
  • 单位概况
  • 动态资讯
  • 民族工作
  • 宗教工作
  • 政务服务
  • 政府信息公开
  • 互动交流
  • 数据发布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场所
内江市:聚焦“四个关键”筑牢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基石
2025-11-14   来源:内江市民宗局

高位推动织密“责任网”,拧紧齐抓共管安全阀。一是突出示范带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专题研究消防工作,带头深入宗教活动场所督导消防安全,交办疏散通道堵塞、消防设施老化等突出问题4项。研究制定《宗教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责任清单》等7个。二是厘清部门职责。充分发挥民宗部门牵头抓总作用,与应急、消防、文旅、住建等部门建立完善联合检查、执法衔接等工作机制,年内已开展宗教活动场所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安全专项排查整治2次。三是夯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局领导包联+县级民宗部门牵头+镇街属地管理+场所自主负责”四级责任体系,指导各宗教活动场所制定《消防安全日常履职清单》,明确“每日1次巡查、每周1次设施检查、每月1次隐患排查”要求,实现“履职留痕、失职追责”。

靶向施策筑牢“防火墙”,提升精准防控硬实力。一是差异化精准监管。将全市108处宗教活动场所按照建筑年代、结构功能、人员承载等差异,进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对年代久远、木质结构为主、人员密集的重点场所,增加检查频次,实施“一场所一策”的风险管控措施。二是常态化排查隐患。坚持常态化排查与重要节点专项检查相结合,紧盯重大节日、宗教活动等重点时段,聚焦电气线路、易燃可燃物、香火管理、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等关键部位。今年以来,发现并整改电路老化、消防器材过期、易燃物乱堆乱放等问题25个。三是体系化源头治理。人防方面,督促落实“1+3”结对共治机制(1名包联干部+1名消防专员+1名村社干部+1名场所负责人)。物防方面,结合“规范场所管理·助力美乡优城”专项行动,按照规范要求配足配齐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器材。技防方面,鼓励在重要殿堂、人员密集区域推广运用“雪亮工程”、智慧用电、无线烟感报警、简易喷淋等先进技防手段。

持续用力念好“紧箍咒”,营造群防群治软环境。一是拓宽宣传阵地。“线上”利用同心内江微信公众号等,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送《四川省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典型事故案例、旱情雨情信息等;“线下”在宗教活动场所设置专题宣传栏,结合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宣传月主题,动态更新消防安全标语横幅、挂图等内容230余条。二是增强培训实效。将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纳入全市宗教工作干部培训班、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等内容,年内共培训140余人次。同时,不定期邀请消防救援部门专业人员,面向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员、宗教教职人员进行“靶向”培训。三是引导广泛参与。在重点村(社区)群众中明确宗教工作协管员100余名,并将消防安全排查、监督等作为其重要职责,引导其成为消防安全的支持者、监督者和参与者,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固本强基夯实“基本功”,锻造应急处置真本领。一是完善制度预案。指导19个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防火巡查检查、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等制度20余项;督促108处宗教活动场所结合实际,逐一制定完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二是抓好实战演练。推行“三个一”消防安全实战演练,即:市民宗部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消防安全综合演练,各县(市、区)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消防安全业务培训,每个宗教活动场所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员应急疏散和灭火演练。三是强化协同处置。推动建立与公安、消防部门的信息共享、联动协同,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电话:028-62012004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内江市:聚焦“四个关键”筑牢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基石

2025-11-14 17:02来源:内江市民宗局

高位推动织密“责任网”,拧紧齐抓共管安全阀。一是突出示范带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专题研究消防工作,带头深入宗教活动场所督导消防安全,交办疏散通道堵塞、消防设施老化等突出问题4项。研究制定《宗教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责任清单》等7个。二是厘清部门职责。充分发挥民宗部门牵头抓总作用,与应急、消防、文旅、住建等部门建立完善联合检查、执法衔接等工作机制,年内已开展宗教活动场所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安全专项排查整治2次。三是夯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局领导包联+县级民宗部门牵头+镇街属地管理+场所自主负责”四级责任体系,指导各宗教活动场所制定《消防安全日常履职清单》,明确“每日1次巡查、每周1次设施检查、每月1次隐患排查”要求,实现“履职留痕、失职追责”。

靶向施策筑牢“防火墙”,提升精准防控硬实力。一是差异化精准监管。将全市108处宗教活动场所按照建筑年代、结构功能、人员承载等差异,进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对年代久远、木质结构为主、人员密集的重点场所,增加检查频次,实施“一场所一策”的风险管控措施。二是常态化排查隐患。坚持常态化排查与重要节点专项检查相结合,紧盯重大节日、宗教活动等重点时段,聚焦电气线路、易燃可燃物、香火管理、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等关键部位。今年以来,发现并整改电路老化、消防器材过期、易燃物乱堆乱放等问题25个。三是体系化源头治理。人防方面,督促落实“1+3”结对共治机制(1名包联干部+1名消防专员+1名村社干部+1名场所负责人)。物防方面,结合“规范场所管理·助力美乡优城”专项行动,按照规范要求配足配齐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器材。技防方面,鼓励在重要殿堂、人员密集区域推广运用“雪亮工程”、智慧用电、无线烟感报警、简易喷淋等先进技防手段。

持续用力念好“紧箍咒”,营造群防群治软环境。一是拓宽宣传阵地。“线上”利用同心内江微信公众号等,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送《四川省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典型事故案例、旱情雨情信息等;“线下”在宗教活动场所设置专题宣传栏,结合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宣传月主题,动态更新消防安全标语横幅、挂图等内容230余条。二是增强培训实效。将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纳入全市宗教工作干部培训班、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等内容,年内共培训140余人次。同时,不定期邀请消防救援部门专业人员,面向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员、宗教教职人员进行“靶向”培训。三是引导广泛参与。在重点村(社区)群众中明确宗教工作协管员100余名,并将消防安全排查、监督等作为其重要职责,引导其成为消防安全的支持者、监督者和参与者,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固本强基夯实“基本功”,锻造应急处置真本领。一是完善制度预案。指导19个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防火巡查检查、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等制度20余项;督促108处宗教活动场所结合实际,逐一制定完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二是抓好实战演练。推行“三个一”消防安全实战演练,即:市民宗部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消防安全综合演练,各县(市、区)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消防安全业务培训,每个宗教活动场所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员应急疏散和灭火演练。三是强化协同处置。推动建立与公安、消防部门的信息共享、联动协同,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