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同云南、贵州、重庆、西藏、青海5省(区、市)民族宗教委(民委)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江上游示范带。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李晓燕和西双版纳州委书记朱家伟分别致辞。贵州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黄荣、青海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韩生华和西藏、重庆民族宗教委有关同志出席。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飞出席签约仪式并作交流发言。
马飞指出,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江上游示范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四川省民族宗教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是聚焦主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谋划推动建立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和教育实践基地;扎实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与互观互学活动,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脑入心;凝聚全省力量,坚持政治站位,高质量推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四川卷》编纂工作;开展汉藏、汉彝双语演讲大赛。二是围绕中心工作整体布局推动创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全省规划一盘棋中布局落实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印发《四川省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明确省直牵头部门主体责任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属地责任。三是创新平台载体加强示范引领。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力,撬动吸引更多资源力量投入,在重点领域建设“四个一批”、打造“六个示范”。全省建成38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2个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168个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四是优化测评指标规范基层创建。修订出台《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测评指标(试行)》,大力培育和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和较大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达74个。阿坝、甘孜、凉山3个自治州全部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州。建成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882个。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6个。
马飞表示,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江上游示范带,既是一次汇聚江流一脉、跨越山川千里的重要合作契机,更是一份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共同责任。下一步,四川将与其他5省(区、市)共同强化联系协调、日常沟通对接和定期协商机制,紧扣合作重点积极推动落实相关工作,为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江上游示范带贡献四川力量。
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青海6省(区、市)同属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6省(区、市)民族宗教委以打造创建联盟品牌为载体抓手,有形有感有效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将在共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共同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活动、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共同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共同加强特色产业项目合作、共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工作、共同实施创新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共同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等10个方面,深入开展民族工作领域的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