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政府信息公开
  • 政    策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其他文件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壤塘县发展非遗文化产业促进群众增收
发布时间: 2023-09-27 来源:阿坝州民宗委 字号:[大 中 小]

壤塘县创新非遗文化发展路径,引导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1)整合非遗资源,打造非遗文化聚集地。挖掘、整合县内非遗文化资源,引导各级非遗传承人规范建立唐卡、藏香、陶艺、藏毯等46个传习所,整合投资1.2亿元建成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引进唐卡、藏陶、藏绣等17个传习所入驻,形成“传习创业园+传习所+传承人+学员”非遗文化发展模式,非遗文化聚集性和传承性进一步凸显。

(2)创新发展路径,探索非遗文化新模式。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非遗+旅游”“非遗+动漫”等新发展模式,壤巴拉唐卡传习所先后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合作制作《喜一》《格萨尔王》等唐卡动漫作品,壤塘藏医药传习所与相宜本草打造阿如藏品牌,推出洗发水、面膜、护肤品等几十种产品,推动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非遗+”模式焕发无限活力。

(3)激发内生动力,推动非遗文化促增收。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建立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发挥非遗“输血”和“造血”功能,有效解决未就业青年技能短缺、就业增收问题,带动900余名传习所学员实现就业,年人均增收4.5万元,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 电话:028-62012004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重大民生信息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Sichuan Province

搜索


单位概况

  • 机关简介
  • 规划信息
  • 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 预算决算
  • 政府采购
  • 重大民生信息
  • 招考录用
  • 建议提案

动态资讯

  • 党中央国务院信息
  • 省委省政府信息
  • 动态要闻
  • 公示公告

民族工作

  • 民族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宗教工作

  • 宗教工作
  • 办事指南
  • 表格下载
  • 政务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互动交流

  • 领导信箱
  • 访谈实录
  • 网上调查
  • 意见征集
  • 政民互动常见问题知识库

壤塘县发展非遗文化产业促进群众增收

2023-09-27 06:36来源:阿坝州民宗委

壤塘县创新非遗文化发展路径,引导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1)整合非遗资源,打造非遗文化聚集地。挖掘、整合县内非遗文化资源,引导各级非遗传承人规范建立唐卡、藏香、陶艺、藏毯等46个传习所,整合投资1.2亿元建成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引进唐卡、藏陶、藏绣等17个传习所入驻,形成“传习创业园+传习所+传承人+学员”非遗文化发展模式,非遗文化聚集性和传承性进一步凸显。

(2)创新发展路径,探索非遗文化新模式。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非遗+旅游”“非遗+动漫”等新发展模式,壤巴拉唐卡传习所先后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合作制作《喜一》《格萨尔王》等唐卡动漫作品,壤塘藏医药传习所与相宜本草打造阿如藏品牌,推出洗发水、面膜、护肤品等几十种产品,推动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非遗+”模式焕发无限活力。

(3)激发内生动力,推动非遗文化促增收。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建立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发挥非遗“输血”和“造血”功能,有效解决未就业青年技能短缺、就业增收问题,带动900余名传习所学员实现就业,年人均增收4.5万元,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蜀ICP备2021005805号-2

网站标识码:5100000033

公安机关备案号:51010602000820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黄金路196号
电话:028-6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