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城北镇的沐恩邸社区,是城北镇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来自全县18个乡镇的1456户6878名搬迁群众。近年来,沐恩邸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组织共建、发展共促、文化共融、治理共享”四大核心,全面打造各民族和谐共居的“互嵌式”社区,书写民生改善与社区治理的“双答卷”,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在新居落地生花,开花结果。今年9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一、党建引领,形成共建共治新格局
沐恩邸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构建起“党支部+网格员+党小组+楼栋长+党员”社区党组织管理体系。通过“调、招、选、派”等多种方式,配齐配强18名社区干部,建强治理骨干力量。健全居委会、业委会、红白理事会等8支自治队伍,联动妇联、团委等5个群团组织,团结各行业、专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全面构建县域多级联动、多元共治工作机制,联动27个县级部门“带业务”“带笑容”进社区,落实党总支包社区、党支部包楼栋、党小组包单元、党员干部包住户的“四包”模式,手把手教授居民使用居家电器等适应社区生活的必备技能,帮助群众“村民变居民”。
二、加强扶持,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
坚持“民族团结+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有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能致富”。成立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站,为社区量身打造1个彝绣工坊,以“培训+订单”模式,就近培育220名订单绣娘,人均工资达3000元/月以上。盘活迁出地资源,建生产路、留生产房,鼓励237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回原居住地从事农业种植养殖生产经营。积极参与发展“社区+飞地园区”经济模式,主动融入域内绿色蔬菜产业园、九如草莓产业园等农业园区建设,动员社区半弱劳动力、不便外出务工的搬迁群众就近就业256人。
三、文化赋能,培树文明向上新风尚
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文化浸润+活动赋能”增强各族群众认同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主题“微阵地”、建设社区文化宣传栏,广泛宣传中华民族文化;利用社区党员之家开展“微党课”“民族团结大讲堂”50余场,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在春节、彝历新年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活动,促进情感共鸣;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妇女互助、“洁美家庭”评选、移风易俗先进户评选等服务,常态化开展社区“法治宣讲”、禁毒防艾知识宣讲、“公益助演”、“移风易俗”演讲、“达体舞”比赛等活动。
四、探索创新,优化社区治理新模式
始终坚持“服务就是治理”理念,培育孵化7个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建立“德古”民间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建立“一户一档”道德纪实管理档案,量化居民道德积分,鼓励居民在里鲁博超市兑换积分。配备社区卫生室、幼儿园、3所中小学校,满足居民就近就医、教育需求。为541名社区适龄儿童提供课后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为420名老年人提供个人照顾、保健康复等服务,社区“1357”治理模式推动沐恩邸社区群众从“居住相邻”到“情感相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