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立足文旅资源禀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景区”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是提升服务品质,架设沟通“连心桥”。大力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进旅游服务中心、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景区(景点)装修装饰中融入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及具有鲜明凉山特色的民族元素。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其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能力,使其成为民族团结故事的讲述者、优质服务的提供者。
二是融入文旅场景,绘就景区“同心圆”。全面推进文旅强州战略,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充分挖掘“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深厚内涵,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化火把节、彝历新年等节庆内涵,会理市依托“火把节景区联动”,在榴园等核心景区设置民族团结宣传点,推出“民族团结主题游”线路。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以“世界泸沽湖 文旅促‘三交’”为主线,在文旅深度融合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深化宣传引导,扩大社会“影响力”。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公园、广场、街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作用,建设“石榴籽”家园宣传阵地,开通“民族团结”公交线路。跨区域宣传推广,积极参与“天府石榴情·蜀韵湾区行”推介周,协办国、省各族青少年交流研学活动,充分展现凉山红色文化、民族文化。





